首頁 > 國際交流 > 海外回響

海外回響

外語系赴德交流生紀實

【編者按】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學院“開放式、國際化、應用型”辦學理念,外語系不斷拓寬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領域和渠道,積極加強與境外知名大學的聯系,努力創造條件讓更多的師生赴境外交流、學習與合作研究。2014年3月,我系學生赴德交流學習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第一批4位學生(外語系2011級德語專業黃喬丹、賴海雯、張淩禧、何夢薏)成功踏上前往德國的征程,開始了在歐福大學為期一年的交流學習。踏出國門,她們依然寒窗苦讀;身在他鄉,她們逐步學會享受生活,探尋人生的真谛。
 
【學習篇】 張淩禧:每一天的嘗試都是新的進步

 
  姓名:張淩禧
  班别:外語系2011級德語A班
  來到這裡的那天的情景曆曆在目。德國時間的晚上十點到達,而中國時間卻已經是淩晨五點。時差還沒倒過來,從機場到住宿家庭的這段路程昏昏欲睡。到了威斯巴登市區的住宿家庭門前下車後看到街上的歐式建築不禁感歎,在夜幕下襯托下顯得格外的甯靜。随便收拾行李後便要早早休息,因為住在市區,所以第二天很早起來坐車去學校。這裡的老師都是德國人,隻有一位翻譯課老師是華僑,其他時候都是全德語教學。在華師增院學習了五個學期的我們,根本不足以全聽懂,隻能努力抓關鍵詞理解,不懂的就問同學問老師。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德語,每一處都帶來新鮮感,有時候還不相信已經在德國了。當然,交流确實是個問題。德國的師姐說,這裡的老人家都很好人,說話比較慢,容易交流。于是第一次買東西時問怎麼稱蔬菜的時候,向一位老人家詢問時,那位老人家語速對于我們來說還是很快,重複了兩三次還沒聽懂,最後配上手勢,指着收銀台,說了個Kasse,這個時候我們才理解。這是第一次在德國與德國人交流。因為房東是住在我們樓下,所以有時候還是會和房東交流的,有時候聽不明白的時候,房東會耐心的用字典翻譯。在這裡遇到的德國人真的很友好。

  這裡的學校很努力地讓我們更多地與德國同學進行交流,例如中文課讓我們作為德國同學的夥伴,還有語言專業的同學教我們發音。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平時使用德語頻率還是不夠多。不過這些都是靠自己去說去練習的。在四月初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去東歐四國旅遊,真是令我們大開眼界,簡單地了解到當地的人文風情,是我們難忘的記憶。接下來學校組織招聘會,讓我們自己去面試實習。很慶幸我能有到德國交流的機會,希望這一年一切都順利吧。

【生活篇】黃喬丹: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姓名:黃喬丹
  班級:外語系 2011 級德語 A
  其實不知不覺來到德國已經兩個月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但是進步得很慢,雖然跟來之前相比應該是有進步的,但是這個幅度還不夠,其他很多同學專四都過了,所以會感覺到差距很大,不過正因如此才需要不斷努力。感覺自己知道的東西還很少,想了解更多,所以有空就周圍逛,當然有些是遊玩的,但是這些也是來這裡對生活對德國的一種體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這個國家與中國的不同,去感受,這些是在國内學不到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現在終于深有體會了。

  之前學校還組織了一次旅行去東歐,過程有些曲折,但是有些地方不去還真的不知道,真的很漂亮,感覺自己心胸都開闊了起來,難怪人們都用旅行來療傷,一路走,才發現世界那麼廣闊人這麼渺小,沒有什麼事情這麼大不了。

  之前都沒怎麼出過遠門,這次一來就來到這麼遠,确實體會很深。希望能夠多學點東西回去,不要浪費爸爸媽媽的錢,這是目前的最大心願。
 
 
【旅行篇】何夢薏:難忘的東歐之旅

 
  姓名:何夢薏
  班級:外語系 2011 級德語 A
  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在德國度過了最初的适應階段,回看之前寫下的記錄,兩個月間的點點滴滴曆曆在目。每天清晨公交車外掠過的風景,讓我又回想起初到德國的第二天,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靠着公交指引前往學校。我慶幸我在成年後才出國交流,這時的我更懂得獨立自主,更能快速地融入陌生的環境。

  四月最難忘的事情就是我們的複活節東歐遊學之旅。我們才剛到德國一個月,便有第一次集體活動,這一次活動讓我們更珍惜同學間的友誼,在異國他鄉守望相助,共同進退。而東歐國家斯洛伐克的文化也讓我印象深刻。由于第一天車子壞了和布拉格的陰雨綿綿,我們的行程被拖延了不少。本來導遊已經計劃将布拉迪斯拉發從這次的行程表中删掉,但經過同行遊客的極力争取,我們還是在第三天遊曆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之後再前往斯洛伐克。到達布拉迪斯拉發已經是下午五點左右。由于複活節假期和下雨天,汽車在停下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已經到了一個首都的中心。下車之後我們被帶領着穿過步行街濕滑老舊的石磚路,街上行人和店鋪都十分稀少,景點古迹矮小凋零,無法與布達佩斯的高大雄偉相提并論。我并不了解這個東歐國家的曆史,隻知道它近現代在1993年與捷克分裂為兩個國家。由此,我可以猜想到,這個國家從歐洲曆代奧匈帝國、哈布斯王朝到二戰被德軍攻占,到蘇聯的共産主義政策,再到東歐劇變留下的曆史痕迹。曆史的建築無聲地講述着這一切風起雲湧,而我們這些東方帝國的後人又能感受到些什麼?整座雨天裡的城市恰恰給我帶來一種傷痛,這種傷痛深深地隐藏在我們國家高速城市化的現代建築下面,埋得深隻會讓人暫時忘卻,卻似乎永遠無法抹去。布拉迪斯拉發卻在一個不太恰當的時機讓我産生共鳴,在現代文明中遭受侵略和磨難,昔日帝國的雄風難以再現,留下破敗的靈魂供後人瞻仰。我很慶幸沒有錯過布拉迪斯拉發,我也更希望,下次故地重遊,不再是雨天,而是能看到它充滿朝氣活力的樣子。

  短暫的東歐之行讓我了解到異國與故土的文化曆史共同性,不同的國家,但我們卻能從中得到啟發和教訓。我相信,經曆和遊覽後得到的體會,最終會成為我們自身最具價值的潛力。
 
 
【心得篇】 賴海雯:感恩讓我更充實

 
  姓名: 賴海雯
  班級:外語系 2011 級德語 B
  在德國的每一天,都是抱着感恩的心度過的。感恩我有這樣的機會遇見不同的人,學會與不同的人相處。感恩我看到的每一處風景,讓我知道世界原來有多大,我有多麼渺小。感恩我能切身體會到德國的人文素養,他們的善良,嚴謹,勤勞以及對生命的敬重,讓我欽佩不已。感恩我能在異國學到新的知識新的文化,讓我在不斷地對比與磨練中反省自己,繼而把所有值得學習的東西傳播回祖國。

  走在德國的土地上,看着美麗潔淨得驚人的環境,家家戶戶生活安逸,我沒有一刻不在思考,到底是什麼能讓這個民族的人如此嚴于律己如此懂得愛護環境尊重生命。我想,不能永遠以為中國是人口大國,難于管理,太過貧窮,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諸如此類的國情原因而原諒自己或者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真正的原因是在于思想,隻有思想上達到了某種高度才會有這種意識,才能團結,才能嚴于律己,才能愛護環境珍愛生命。中國真正需要的是民族的覺悟,是思想的改變,是教育水平的提高。

  到德國後感觸很多,真正應該學習的是一種内在的東西,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是無比可貴的人文素養。我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好的思想傳播回去,讓自己的祖國也可以如此令人驚歎,如此強大。我相信我可以。
  • 版權所有©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 廣州 黃埔粵ICP備15103669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