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雲,男,1929年生,現年88歲,1949年參軍,1950年随軍出征朝鮮,先後在雲南、貴州、四川、西藏四省參加過解放西南戰鬥。1955年退伍回鄉,定居蕉嶺縣新鋪鎮。
艱苦卓絕,不畏艱辛
1949年,20歲的陳桂雲入伍參軍,1950年追随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征朝鮮。六年的軍旅生活,在陳桂雲老人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老人向我們說道,在行軍的旅程中,他們需要翻過雪山,趟過大河,食不果腹是常态,甚至有時連水也沒得喝,隻能抓起地上的冰雪往嘴裡送。吃的東西更是“就地取材”,老鼠昆蟲隻要是無毒的都能成為他們的“大餐”。無疑,這是一段艱難的旅程,但同時老人也說道,正是這段艱難的從軍日子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極速成長為一名光榮的革命戰士,使得他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坦然;經過了大風大浪的洗禮,平凡的生活對于陳桂雲來說顯得更加珍貴。
活出價值,發光發熱
1955年退伍回鄉以後,陳桂雲老人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工作,經過了幾年的磨砺以後,他最終選擇沉澱下來,做一些小生意,發展家鄉經濟。在交流中,老人不時提到毛澤東主席對他的深遠影響,他說:“我是毛澤東時代的戰士,我就永遠不會忘記要回報社會,要回報人民,就永遠會記得要從人民群衆中來,要回到人民群衆中去!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隻要我還有一份力氣在,我就要奉獻到最後。”幾十年過去了,盡管兒女已經走出小鎮,也有能力把老人接去享福,但是陳桂雲老人卻堅持選擇了留在小鎮,因為這是生他養他的地方,他舍不得!
一顆紅心,天天向上
身已衰,心不老。陳桂雲老人雖然已過耄耋之年,但一顆赤子之心卻始終關注着我們年輕一輩的發展。他告誡我們,不能做“在溫室裡生長,大樹下乘涼”的無用人,而是要敢于拼搏,奮發圖強。再辛苦,不怕苦,再困難,不怕難,堅持下去,方能開創一番大事業。年輕人的眼光要放得長遠,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要走出課堂,走上社會,深入到百姓生活當中去,體驗人生百态。用毛澤東主席的話說就是要經得住“糖衣炮彈的襲擊”,要經得住誘惑,守得住底線。時刻保持一顆紅心,時刻警惕自己,積極努力地向黨組織靠攏。陳桂雲老人對于這次我們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陽光展翅實踐團的“三下鄉”活動給予了高度的贊揚。他說年輕的時候自己也下過鄉,在下鄉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群衆,要秉持對老百姓負責的決心,真真正正為老百姓做實事。
陳桂雲老人的這番話讓我們志願者感觸很深,從他的話中我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兵他深知自己身上的重任,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更要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正是因為有無數個像陳桂雲這樣的革面先輩在默默付出,無私奉獻。飲水思源,我們當代年輕人也要像戰士一樣守衛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站好每一道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