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今年8歲,在廉村小學上二年級,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一個殘疾哥哥一起住在一個不到50平米的民居裡。他是我今天輔導的對象,我帶着贊助商提供的學習用品敲開了這一個不幸家庭的們,明明跟正在做作業,家裡隻有梁爸爸和梁奶奶,梁媽媽帶着哥哥去縣城做理療。在客廳裡,貼滿了明明的獎狀,明明見到生人似乎有點害羞,拿到學習用品和書并不急着翻看,而是放在一邊,先做作業。在輔導功課時,明明遇到不懂的問題首先是自己翻書,實在做不出來,才會向我們求助,我并不急着告訴他答案,而是先試着啟發他找到答案,我始終認為:受人于魚,不如授人于漁,教給小朋友學習方法比直接告訴他答案好。從他爸爸口中得知明明平時很調皮,做作業很難一心一意,老想出去玩,今天卻破天荒地乖乖坐着學習;45分鐘的輔導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本想讓明明去外面玩會兒,但他卻對新書感興趣,愛不釋手,他很聰明,接受能力也強,在翻閱書本時,明明用手指着字讀出來,學習欲望強。
對于家庭的困窘環境,明明多以“不知道”來替代,在與他的交流中,我知道他很好強,他想好好學習,努力為父母争光;雖然調皮,成績卻很優秀,家庭的困窘并沒有阻礙明明内心的陽光。
在成長的道路上,明明還會面對很多困難,但我希望他能保持這種良好樂觀的心态,我相信一個孝順、體貼、自強及愛學習的孩子将來會有很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