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工動态

學工動态

血沃中華,榮歸故裡——記黃埔老兵曾巽德

曾巽德,男,1920年生,現年97歲,1937年入伍參軍,曾任新20師特務連少尉連附,特務連上尉連長,師部少校參謀。在第四次長沙會戰期間,所在部隊在郴州安仁縣九如山跟日軍交戰。長沙失守後在郴州南邊一帶防守,後到江西臨川整訓,新20師番号取消後調到第四軍。
投筆從戎,保家衛國
        1937年,年僅17歲的曾巽德因為受到“七七盧溝橋事變”的震撼,深感年輕人應該保家衛國,舍生取義,毅然離開家鄉,放棄教員,入伍參軍。老人向我們說道,參軍生活是極其艱苦的,因為戰事變幻莫測,常常需要極速行軍。這樣一來,不僅糧食方面得不到保障,就連喝的水都是車輪軋過以後殘留在車轍裡面的污水;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日子,曾巽德老人也沒有動搖過抗日的決心。一朝軍中人,一世軍旅情。老人向我們談起那些軍中生活的時候手舞足蹈,眉飛色舞,仿佛那些日子曆曆在目;而當他回憶起那些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們的時候,老人臉上卻是掩蓋不住的哀傷。時間無痕,匆匆而逝,那些不可磨滅的事迹卻在時間的洗刷下熠熠生輝!
千帆曆盡,豁達從容
        已過鲐背之年的曾巽德老人表現出的豁達大度之态令我們這些小輩敬佩不已。或許是經曆讓人變得堅強,或許是那段軍旅生活讓人變得豁達。在我們交談的過程中,老人拿出最寶貝的一個木匣子,裡面放滿了他甚為珍視的黃埔軍校畢業證書、肩章、抗戰紀念章,滿滿的一匣子榮譽不僅是對老人這麼多年抗戰的肯定,更是老人生命中不可或缺那一份紅色記憶;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除了直面曆史的那份坦然。在老人身上,展現出來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名革命戰士的英雄事迹,而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革命氣節。
铮铮傲骨,鐵血柔情
        1945年,抗日戰争結束以後,曾巽德老人回到家鄉,在家中小妹的介紹下和妻子相識。血氣方剛的曾巽德剛回鄉就受到許多姑娘的青睐,但是曾巽德對這衆多“追求者”卻不置一詞,唯獨指着現在的妻子說:“我就要她了!”事實也證明曾巽德老人的眼光并沒有錯,七十多年相濡以沫,七十多年風雨同舟,七十多年形影不離,七十多年生死相依!讓人忍不住贊歎,這就是人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最好寫照吧!
         走訪最後,曾巽德老人堅持要把我們送出門口,拉着我們志願者的手說:“今天的社會就是你們年輕人的社會!”忍着眼中的淚花,心中不禁暗下決心,九十旬老人尚有青雲之心,爾等怎能不精忠報國兼濟天下?



志願者認真聽曾爺爺講述過去的經曆




抗戰勝利紀念章




笑談往事
  • 版權所有©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 廣州 黃埔粵ICP備15103669号
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