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德法系舉辦了一場以“當AI邂逅學術:學術倫理邊界的探索與堅守”為主題的研讨會。本次研讨會由德法系主任周昳旸老師主持,專業負責人潘豔博士和全體教師共同參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研讨會上,周昳旸首先讨論了人工智能在學術研究中的積極作用。AI能夠顯著提高學術論文寫作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可以通過關鍵詞分析快速識别學術趨勢,幫助研究人員捕捉最新的研究動态;通過自動化分類和管理文獻,簡化信息檢索過程;并且,AI還能夠在回答特定問題、産生新想法、總結文本、翻譯語言、生成全文以及潤色文稿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成為學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助手。
然而,AI的應用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學術規範挑戰。會議中,教師們深入探讨了如何在生成學術成果時确保結果的準确性與學術誠信,特别是在數據分析過程中應對數據偏見的問題。此外,剽竊和侵權的風險也在增加,因此需要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以保護知識産權和學術原創性。
針對上述挑戰,研讨會探讨了目前學界對于規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多項建議。首先是設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明确規定AI技術在學術寫作中的應用界限,防止其被不當使用。其次,要加強倫理教育,使學生和研究人員充分認識到AI帶來的機遇與風險,并學會正确使用這些工具。
最後,周昳旸強調了學生使用AI進行學術寫作的倫理問題。她提醒各位指導老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始終需要跟學生強調,利用AI工具代替個人思考和原創寫作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等同于學術作弊。她呼籲各位老師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研究精神,确保每位學生都能尊重并踐行學術誠信。
此次研讨會不僅為德法系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更是在AI時代背景下,對于學術倫理的一次深刻反思。通過集思廣益,大家共同緻力于構建一個既擁抱技術創新又堅守學術道德的未來。
周昳旸老師主持AI與學術倫理研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