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采用完全的線上教學,是無奈的選擇,但是同時也給老師們尋找新的教學生态提供了契機。不少大學都做過語言類慕課(MOOCs),但是實踐證明,慕課目前采取的以資源和指導為主的方法對于外語教學的适用性并不好,挑戰主要來自于外語學習主要基于技能而非知識,而技能訓練需要跟教師和其他學習者進行互動和協作。如何才能構建更有效的外語線上教學模式呢?有思路才有出路,我院從第二周開始,組織部分教師對前期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分享和相互學習。
參與總結的老師們一緻認為,線上教學更适合采用“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的課程理念,隻有想辦法鼓勵和引導學生的開展互動和技能練習,才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大家共同的經驗就是,以互動為中心,綜合使用多種學習平台和互動軟件,在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階段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進行多平台協作,以創造近似于面授的教學氛圍。但是,在具體的教學設計方法上,每個老師的策略又有不同的側重。
“大學英語”陳華英教授采用“産出導向教學法”理念,整合學習平台和資源平台,以輸出能力為重點,帶動學生輸入能力的提升。吳佩娟老師利用QQ“家校·師生群”、QQ語音、QQ群課堂、QQ作業QQ公告、微信“雨課堂”和科大訊飛口語訓練平台建構了課堂互動平台,進行課前的作業發布、課中PPT演示、以及課後的複習和學情分析。張芳林老師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加了課堂學習小結環節,發布課堂發言記錄截圖、要求學生思考課程學習心得,并把課堂筆記傳群文件。王傑老師則綜合了超星平台的讨論區照片上傳功能和作業區的及時評分與反饋功能,嘗試探索适合課程教學新的教學模式。
産出導向法
課堂互動平台
邵春發老師在“國際商務談判”教學中重點回答三個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如何直播以及如何更好地實現課程的意義。她在教學中通過平台以測促學,打好基礎,利用直播解決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在課程中引導學生關注現實世界問題,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文本細讀”鄭豔梅老師基于生态化網絡課程的理念,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和諧課堂為目标,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個關鍵環節的嚴謹治學,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不斷創新,以完成教學目标并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聽力課對于學生的投入要求很高,石佳老師充分利用課堂派和QQ等互動軟件,并與各班學委合作,進行課前和課後作業布置、學習筆記檢查,以督促學生完成學習進度,在直播過程中設計抽查、獎勵、搶答等多種教學策略,保持學生的在線學習動力。“基礎德語”童城老師非常關注學習效果,每個階段細緻考慮學生的需求,清晰呈現學習任務和評分标準,采用分段式直播、多種授課模式等方法讓學生保持注意力和學習熱情,“即使孩子們像星辰一樣遙遠,我們也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讓他們認真學習并取得效果”。
在井噴式的線上教學需求中,整個中國的教育界都在迅速調整思路,把線上教育以坐火箭的速度推到之前從未想象過的廣度,而我們不懈努力,且行且思,力圖把我校外語教育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