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5月22日下午,山東大學翻譯學院王峰教授應邀為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全體教師,在第八教學樓102報告廳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如何實現 SSCI 國際發表的零突破——以翻譯研究為例”的專題講座,講座由英語系教研室主任程瑜瑜主持。講座現場氣氛熱烈,王峰教授以豐富的學術經驗和詳細的講解,為教師們在國際學術發表與翻譯研究領域提供了前沿視角與實操指南。
講座伊始,王峰教授首先梳理了Translation Studies、Target、Meta等國際翻譯學核心期刊的學科定位與稿源偏好,并特别強調:“了解核心期刊的特色是學術發表的第一步,如同‘常在河邊走,熟知水性’,而 AI 技術能讓‘知水性’的過程更高效。”他重點介紹了多種AI工具在文獻調研中的應用:利用EasyScholar等平台可智能聚合跨數據庫文獻,通過Master Journal List輔助篩選符合 SSCI 收錄标準的目标期刊;借助ConSensus AI的語義分析功能,能快速定位“文化專有詞翻譯”等領域的研究脈絡,結合Semantic Scholar的學術趨勢圖譜,實時追蹤具身認知與翻譯研究等前沿方向的動态演進。
在論文寫作環節,王峰教授提出“模仿—提煉—創新”的方法論,并結合 AI 技術升級各環節實操路徑。首先,“确立選題”需緊扣國際前沿,以本領域重要期刊為參考(如文化專有詞翻譯、具身認知與翻譯研究等熱點),确保選題的學術價值與國際關注度。其次,“尋找文獻”時,利用SSCI、ESCI、Scopus 等數據庫,采用“由遠及近”的搜索方法,關注關鍵詞差異,系統梳理文獻脈絡。最後,“提煉思想”是核心步驟:從文獻中提煉理論框架、研究方法與研究發現,挖掘文獻間的關聯,逐步構建論文的邏輯體系。
講座尾聲,王峰教授與教師們互動交流,針對翻譯研究中的學術困惑提供個性化建議。參會教師紛紛表示,講座内容“幹貨滿滿”,不僅明晰了SSCI發表的路徑,更啟發了翻譯研究的創新思路。
本次講座不僅為教師們搭建了與國内頂尖學者對話的平台,更通過AI技術與學術研究的深度融合,系統闡釋了SSCI國際發表的方法論與實踐路徑,為學院科研工作注入新動能。随着學術視野的拓展與研究能力的提升,望我院老師能借此在科研領域做出更多成果。
講座現場(一)
講座現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