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用好語言的魅力和魔力——商務英語學科帶頭人曾利沙教授作學術講座
作者: 點擊:57次 | 日期:2014-09-23 | 點擊量:
9月18日下午,我院外語系邀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現為我院外語系商務英語學科帶頭人曾利沙教授為全院的英語教師作了一場精彩生動的學術講座,主題為“語言與體驗、意義與建構:語言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講座由外語系副主任袁鑫主持。
講座中,曾利沙教授講解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他建議中青年教師在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本專業的科研探索,以科研促進教學,以教學實踐輔助科研。對于英語的學習感受,他認為學習語言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學習者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用好語言的魅力和魔力”。同時,他也指出外語能力的充分掌握要通過翻譯得到提升。
曾利沙教授為大家講解了自己所進行的研究:體驗——建構融通式筆譯教學法。他從2004年起即對此教學法進行研究,迄今已積累了豐富的教學與科研經驗。他用大量生動的實例語料為各位教師們講解了體驗式教學法的教學特點及其翻譯課程中的應用。曾教授列舉了“介詞的情景化體驗性”、“量詞的義素特征和情景化體驗性”等應用解析,并邀請老師現場演繹所講解的場景。曾教授生動的講解、清晰的理論、新穎的視角使在座的各位教師深受啟發,回味無窮。
最後,曾教授建議各位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在科研中要多思考勤總結,使教學與科研相得益彰。
附:曾利沙教授簡介
曾利沙,男,1953-,2014年7月正式聘為我院外語系商務英語學科帶頭人。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商務英語學院英語教授,商務語言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應用翻譯研究中心主任,高級翻譯學院翻譯學、應用翻譯研究方向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國家人文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廣東省譯審、副譯審職稱評定委員會專家、廣東省外國語言學學會理事、廣州市外事翻譯學會理事、廣州市公共場所英文譯名專家委員會成員、《上海翻譯》編委。
科研成果: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其中外語類權威和核心期刊論文50餘篇;承擔或主持國家社科、省部廳級社科等各類項目16 項(省部級社科重大重點項目3項),參與國家社科及省、部級課題5項、主持或承擔校級課題6項;出版專著/編著/譯著6部。
社會影響:近10餘年來,受邀在境内外全國或國際性學術會議作主旨報告18次。2011年入選《中國譯學大辭典》“譯學百論”學者名錄(學術成就簡介3000多字);受邀在西南大學、中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重慶師大、海南大學、海南師大等省内外近20所高校外語院系作學術講座,深受好評;10年來指導國内16個省市30多所高校高級訪問學者46名。
境内外獲獎:1997年獲“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獎;2004年獲“南粵優秀教師”獎;2002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研究中心頒發的[港、澳、台、内地]“宋淇翻譯研究論文紀念獎”;2008年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級名師"稱号和獎勵,校内各種獎項數十項。
曾利沙教授生動地講解
老師們全神貫注聽講
曾利沙教授和教師在現場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