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下午,北京語言大學許宏晨教授在我院邀請下,通過騰訊會議開展《外語教學中的行動研究案例分析》線上專題講座。我院專任教師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共120位教師共同參加本次講座。
許宏晨介紹了行動研究的理論基礎,包括其概念、簡史、類型、特征、具體方法、及其結果檢驗,為參會教師提供了該研究方法的宏觀概況,結合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的教學案例,詳細講解了該方法在提高“文獻閱讀與評價”課程質量的實際應用。他指出實驗過程中每個環節所對應的研究步驟,向教師們展示了如何通過該研究方法分析和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教師進一步獨立深入探究這一方法奠定了基礎。行動研究自出現至今已有70餘年。它以反思性實踐為主要特色,旨在解決研究者所面臨的實際問題。該方法在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對外語教學也極具啟發意義。
在提問交流環節,教師們就自身教學實際,在文獻選取與整理、實驗設置、數據分析方法及結果檢驗這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讨:比如, 行動研究的文獻綜述該如何體現?在三個平行班中,第一個班發現問題,第二個班就改正,第三個班針對前兩個班的問題進行改正,這叫行動研究嗎?若在線上筆記平台收集學生的學習日志,同學之間是否應該有閱覽權限?每一輪教學改革的成效彙報需要用方差分析展示學生的成績顯著提高嗎?用哪種分析方法分析所收集的學生和老師的日志?當數據體量較大是,是否需要錄入語料庫,對關鍵詞作量性分析?針對上述問題,許宏晨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科研經驗,詳細解答了教師們的疑問,如文獻綜述應該從所研究的問題切入;不同的收集方式對實驗可能産生的結果;針對不同的數據類型,用質性和量性的方法分析數據分别有什麼利弊等等。
通過進一步交流,教師們深化了對該方法的理解,及其在自身教學實際中應用的可能性,參會教師紛紛表示受益良多。
講座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