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外語系德語專業教師。曾指導2011級德語專業陳瑩同學獲“華南地區高校第二屆德語演講大賽”的三等獎,獲2013年學院優秀教職工。作為一位年輕的專任教師,周婷老師始終做到“三堅持”:堅持教師引導與學生培養興趣相結合,以轉變教學方式帶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堅持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提高德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堅持教師引導與學生培養興趣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不竭的動力
制作生動的教學課件、形式豐富的練習和活潑生動的講解,這是周婷老師在基礎德語教學中留給學生的最大印象。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無形之中漸漸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枯燥乏味的德語學習變得生動,學生的興趣也逐步提高。在德語聽力課上,周婷老師通過展示趣味十足的學習視頻,将學生視、聽、思、寫多項技能有機調動起來,讓學生在欣賞異國風情的同時加深對德國文化的理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實現教學與科研共同提高
周婷老師一直對德國文學懷有濃厚的興趣。每次閱讀完德國着作後,腦海中總能出現一絲憧憬,又或是些許感動,結合現實中的點點滴滴,周婷老師都會稿紙上書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她先後發表了《淺析元雜劇<灰闌記>與布萊希特<高加索灰闌記>的異同》和《格雷高爾的悲劇性存在-- 看約翰内斯·費弗對<變形記>的存在主義解讀》的論文。灰闌記對比一文中則探讨了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對于中國元雜劇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對《變形記》的解讀一文通過結合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理論,詳細分析故事情節,突出存在主義孤獨、死亡的主題,向讀者闡述了《變形記》主人公格雷高爾的悲慘命運。正因為堅持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周婷老師實現了教學與科研的共同提高。
堅持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為鼓勵和鍛煉德語專業的學生,周婷老師一直積極與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華南地區的前任負責人Thomas Korytko先生聯系,為我院德語專業學生争取 “華南地區高校第二屆德語演講大賽”的參賽資格。通過不懈的努力,2013年6月,我院終于獲得了參賽權。在德法教研室同事大力支持下,在周婷老師的精心指導下,2011級德語專業的陳瑩與來自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德語專業學生的同台競技,最終以優異的表現脫穎而出,喜獲該項大賽的三等獎。正是由于堅持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周婷老師真正實現了提高德語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周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