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師易遇,人師難遭。自開展師德師風與行風作風建設活動以來,外語系湧現出一批批優秀學生導師。為進一步推廣優秀學生導師的先進事迹和工作心得,深入了解了優秀導師們關心和指導學生生活的先進事迹,外語系從中遴選出王忠清、鄧倩璐兩名優秀導師進行專題宣傳。近日,學生記者對這兩位導師進行了采訪,從中體現了他們不僅是傳授知識的“經師”,更是生活上為學生指點迷津、答疑解惑的“人師”。
王忠清老師近照
健談、感性、忠于内心、充滿熱情與活力,這就是學生眼中的王忠清老師。他輕言細語卻又思維敏捷、條理清晰,時不時地抛出連珠妙語,讓人感到随和、親切。作為外語系12級英語涉外翻譯B班的學生導師,王忠清老師對導師工作的盡職盡責盡心受到了系領導和學生們的認可,在一年來優秀學生導師的評選中,他以99%以上的優秀率連續兩次獲得優秀導師的稱号。面對這一群青春活力、有朝氣的女青年,年齡的差距,性别的限制,王忠清老師在開展工作中也顯得不容易,但他常常說:我是個幸福的人。
精細學習法:學習英語需要踏踏實實、建立目标
王忠清老師認為,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學生導師,導學是關鍵。繼續積極地參與班級的各種活動,仔細傾聽和觀察學生的言行,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繼續堅持督促學生早讀,由針對全班的領讀模式轉為個别輔導;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開展專業和專業方向的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語言學習的規律,增強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學好專業的信心。針對同學們迷茫的現狀,王老師為他們設計了精細學習法:用一篇英語美文練聽說讀寫譯這五種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這就是導師的學習引導,而不是像中學老師那樣主導學習。再則王老師推出了關于閱讀和聽力訓練的系列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語言學習的規律。這一系列的講座的每個環節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空間,以開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英語是一門需要慢慢積累的科目,對此在早讀課上王老師堅持督促同學們早讀,精選11篇散文和詩歌,做朗讀示範并帶讀,糾正發音。一方面,是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另一方面,則是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文學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拓展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不放棄。
“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王忠清老師認為身教與言傳并重,以辛勤的工作和踏實的作風影響學生,培養他們真誠守時守信的品格,要時刻讓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導師的關心和關懷。在采訪王老師前,學生記者與王忠清老師一同參加了12級涉外翻譯B班的班級戶外活動——宿舍羽毛球賽。比賽前,王老師對不會打羽毛球的學生進行親身指導,一則鼓勵同學們要經常鍛煉身體,二則要同學們懂得學習也像打羽毛球要懂技巧、要花時間和精力、要耐心的道理,真可謂身教重于言傳!在活動中,有這樣一幕:學生看見王老師站的地面上有沙而提出要與其換位置,但王老師甯願自己小心點也不願與學生換位,生怕學生摔倒。
“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這是王老師對學生愛的表達。作為導師,王老師平時經常關注學生的近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王老師以适當方式進行情感教育,讓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來自導師的關心和關懷。
“我現在是負一歲”
說起夢想,王老師小時候的夢想是想做像抗美援朝士兵那樣的最可愛的人,為國家作貢獻。王老師對黨和國家有着深厚的感情,感謝之情。為報黨和國家對他的幫助和栽培之恩,王老師把人生青春年華獻給國家和黨,在解放軍國防科大裡一幹就二十三年。但面對年齡,王老師沒有感傷。歲月有痕,這些年王老師積累下的人生經曆、思維能力、文字功底讓他對未來充滿希望,他認為人生生命的華章還在後面。他還想進一步的讀書,活到老學到老,把50當做人生的新起點,說:現在的我,負一歲。未來還有很多事要做,很長的路要走。
與其說這是采訪,更像思想的交流,從中我們聽到了王老師内心真實的想法,領略到他那獨特的思維與非凡的睿智,感受到他對學生的關愛呵護。從王老師身上,我們懂得了:對待學習、工作及生活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找尋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将是我以後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财富。毋庸置疑,王老師是幸福的,他的學生是幸福的,讓我們期待他在以後的工作中創造出更多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