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下午,我院舉辦了題為“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邏輯”的學術講座,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夏登山教授主講,院長郭遂紅主持講座,學院部分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夏登山教授把自己多年指導碩博論文的經驗總結為寫好學術論文的“學術積累、論文規範、總結與思考”三個關鍵步驟。他首先從學術研究的定義、類型和核心目标切入,介紹了語言學研究創新的常見形式,如新的研究對象、問題、語料、方法、視角等。夏登山教授指出,要實現研究的創新就要按照學科、領域和話題的順序系統梳理已有的知識,開展文獻閱讀的“百日計劃”,努力成為話題專家,找到研究空白。他還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曆,指出了借鑒相鄰學科的知識資源實現研究的創新的路徑和方法。
在具體構思和寫作過程中,夏登山教授提出“結構要素分析法”,建議老師們要重點理解論文結構的内在學術邏輯。他通過“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了幾篇語言學和翻譯研究的論文,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學術論文各個部分的基本結構要點。夏登山教授的實例展示和實用建議使講座更具操作性,為在場的教師提供了清晰的寫作指引。
講座結束後,郭遂紅院長對講座進行了深入而精彩的總結,對夏登山教授為學院教師提供的專業指導表示感謝。“千點萬點不如明師一點”,相信通過這次學術講座,我院的教師們能夠更清楚理解提高學術寫作的提升路徑,更自信地面對學術論文寫作,不斷提升整個學院的研究水平。
夏登山,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主要是語言學和翻譯史,擔任語用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翻譯史研究會副秘書長、翻譯文化研究會理事等職,兼任Journal of Pragmatics和Intercultural Pragmatics等國内外期刊審稿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鑒定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等。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翻譯》、Journal of Pragmatics和Journal of Politeness Research等國内外期刊發表論文共計4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後期資助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8項,在商務印書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機構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8部。作為主要參與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首屆全國優秀教材獎等,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講座現場(一)
講座現場(二)